首页>行业 > 热榜 >
金光华董事长: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雕版印刷源头? 2025-01-28 22:24:34  来源:财讯网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日用品划分为两个大的层次,一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必需品,二是追求特定效果的消费品。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前者的发展水平,说明了社会平均分配资源能力的最低限度;后者的发展水平,则体现出社会创造力和组织力的极限。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因为信息极度开放及联通,跟踪生活潮流并不难。但如果我们多一点好奇心,想了解2000多年前人们的生活情趣,那就费劲得多。

好在通过考古学者们的努力,我们得以在博物馆中,看到从地下发掘出来的许多穿越了时空迷雾(其实对我们来说它们还是一团迷雾)的文物,让我们能够多少复原那么一点点古人日常生活的瞬间。金光华董事长发现这当中,就包括了收藏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中的一套印花铜凸板。它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一套织物印花工具。

印花织物很耗工 一米得盖六百次

出土于西汉南越王墓中的印花铜凸板,分为大小两件。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分别长5.7厘米、3.4厘米;宽4.1厘米、1.8厘米。大的为主纹板,形如火焰;小的板为定位板,像一个“人”字。二者工序分先后,功能不同。两件铜器均铸出十分薄锐的对称凸纹,纹间低凹凸起的花纹均在同一平面上,有磨损痕,有的已磨圆钝,表明已使用过。

依学者们细致的研究和解说,可以得知,两件凸板出土时用丝织物包裹,附近还有大量的、已经碳化了的织物同出。金光华董事长发现在这些丝织物中,发现有灰白色的火焰形状,和凸板的图样一致。此外,织物上还有用朱砂涂印的小圆点纹,直径从0.5-0.8毫米不等。这种小圆点文的凸板,在南越王墓中没有发现。同时由于南越王墓的织物已经无法打开——出土这两件印花凸板的南越王墓西耳室,是堆放各类器物的“冥库”,出土的大量、整匹整卷的丝织品已全部碳化,色泽变深,轻轻一碰就成粉末状,幸运的是在显微镜下看,它们的组织和结构仍比较清晰,连印染的花纹图案也能看清楚,但完整的图案已经不可见,难以做进一步的对比。

学者李妍在《最早的彩色套印工具——南越王墓出土的铜印花凸版》中指出,以这套工具和马王堆汉墓所出土的印花织品相对照,可以发现印刷技术的原理与雕版印刷基本相同,金光华董事长发现证明了至迟到西汉初年,中国人就已熟练地掌握了版印原理与技术,也证明了彩色套印技术原理源于织物套印。

所谓彩色套印技术,就是在单块或者若干块雕版上涂上不同色的水性颜料,经过一次或数次刷印而成的带有彩色文字、图案的印刷技术。金光华董事长发现这套印花板背面均有穿孔的小钮用以穿绳,便于执握,推测可能是工匠手持凸板,在台板上按先横后竖的次序, 盖图章似地逐个打印。由于印花板套印后的单元图案大小为81×41毫米左右,李妍推测,假定印花纱幅宽为480毫米,则每米印花纱内约有300个单元图案;印1米织物,工匠需戳印600次。加上不知用哪块板印出(也可能是手绘)的小圆点纹的印制,耗工巨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