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事们看来,陈曦就像一头老黄牛,每天就知道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默默耕耘。对此,陈曦笑着说:“做热爱的事儿,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也是一种幸福,我乐在其中。”
陈曦利用数字档案信息系统同步验收档案。
【资料图】
在一间300余平方米的档案库房里,51列档案架密集排列,9.2万余卷档案整齐码放,而与此仅一墙之隔的数字档案室里,重庆市45个检察院近亿页档案构筑的“数据云”,每天有近千次在线查阅。
从库房到云端,从卷宗到数字,是一条档案管理的跨越式发展之路。在这条路上,重庆市检察院办公室档案科科长、三级调研员陈曦已走过了25个春秋。今年2月,陈曦被国家档案局评为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这也是重庆政法系统首个获此殊荣的检察干警。
“我只考虑了几秒钟,就决定留下来”
1990年,学绘画出身的陈曦进入黔江区建设委员会工作,并就此与档案结下不解之缘。
8年后,陈曦调入重庆市检察院第四分院,虽然干的还是档案这个老本行,但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
“那时候还没有电脑,归档全靠一双手。”整日埋头档山卷海,陈曦下足了绣花功夫——整理、编号、裱贴、打孔、缝订、装盒,半年时间就改变了档案缺装具、缺人管、缺制度的现状。连档案盒上的号码章也盖得很整齐,像是机器处理的一样。日积月累,陈曦摸索出一套务实管用的“档案经”。
“真做事,才能学到真本事。”这是父亲经常勉励陈曦的一句话。“我父亲是一名水利工程师,常年在条件艰苦的深山修水库、建电站。我能吃苦、爱探索,就是受父亲的耳濡目染。”陈曦说。
经验越来越丰富,工作越干越出彩。2011年,陈曦被选调到重庆市检察院办公室档案科。几年后,适逢司法体制改革,一个晋级转岗到业务部门的难得机会摆在陈曦面前。在很多人看来,转到业务部门不仅相对轻松,且待遇也能提高。“我只考虑了几秒钟,就决定留下来!”陈曦说。
为什么选择留下来?在同事们看来,陈曦就像一头老黄牛,每天就知道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默默耕耘。对此,陈曦笑着说:“做热爱的事儿,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也是一种幸福,我乐在其中。”
“以‘小步快跑’方式啃下了‘硬骨头’”
“此前基层院档案管理不规范,有的甚至是驾驶员兼档案员。”黔江区检察院档案员冉海燕是陈曦的老朋友。
冉海燕说,当年陈曦一个院一个院跑,手把手指导档案人员统一卷皮标准、完善统计台账、规范录入程序,改变了基层院检察档案标准不一、管理混乱的状况。“刚开始有人不理解,觉得她是没事找事、嫌麻烦,后来大家才体会到规范化的便捷。”
自2011年开始,重庆市检察机关业务档案“回扫”成了最让陈曦操心的事。早在2006年,重庆市检察院就已研发出档案管理统一应用系统,但想要跨过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门槛,必须完成所有库存档案的数字化,即录入文件目录、扫描案卷材料并导入数据库。
“面对‘卷多人少’的实际,全市检察机关52名档案员以每年回扫10年档案的‘小步快跑’方式,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陈曦感慨道。
“在回扫过程中遇到问题,我都会打电话给陈曦,她总能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冉海燕说,“早年的检察档案纸张较脆、笔色繁多、手写字迹复杂,每天最多只能回扫几十卷,扫完还要仔细核对修改……”2017年初,重庆市三级检察院130余万卷库存档案全部实现数字化。
同年,重庆市检察机关开始正式推行案件质量网上评查。“以前开展案件质量评查,我们要抽调人员到5个分院、45个基层院现场翻卷评查,一轮下来至少需要2周,甚至1个月。”重庆市检察院检察九部负责人说。
推行网上评查后,重庆市检察院就能随时随机调卷进行“云评查”。截至目前,该院已网上评查案件2.92万件次,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腿”、评查不“跑路”。
“除了不会写代码,其他的我都能学会弄懂”
从规范化到信息化,从信息化再到数字化。陈曦46岁那年,又扛起了该院创建数字档案室的重担。可才推进两个月,研发就“卡了壳”。
“研发技术团队对检察档案不熟悉,导致系统功能与预期规划误差较大,这也逼着我一定要‘懂行’。”陈曦埋头扎进达标资料里,一点点“啃”下数字档案室建设国家标准和架构理论,摸清吃透24个基础模块400余项系统功能。
研发初期,陈曦每次提出疑惑,工程师解释后总会加一句“你不懂”。“啥不懂?除了不会写代码,其他的我都能学会弄懂!”她不服气地回答。这道“研发门槛”绊不倒陈曦,她开始泡在学习软件上“恶补”。从系统设计到页面交互、项目管理,凡是与研发相关的内容,陈曦都不放过。
“原本操作页面上的按钮和表格四处分散,既缺乏效率也不美观,完全达不到我的要求。”由于经费有限,没有软件页面设计人员,陈曦就运用所学美术专业知识,指导改进页面排版和色彩使用,提升用户体验。
“除了注重登录页面的布局等细节外,陈曦对档案送审与归档流程节点的把控也非常严谨。”丁工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软件开发工程师,在他看来,陈曦与之前接触过的档案员都不一样:“她是个完美主义者,干工作充满激情,每个细节都要‘抠’到底。”
“那段时间,我白头发也长出不少。”陈曦形容整个研发过程就像“西天取经”,历经11个月攻关,她带领技术团队突破重重困难,最终研发出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档案信息系统。
2021年12月23日,重庆市检察院通过验收成为检察系统首家省级数字档案室。从上世纪90年代1.3万卷库存纸质档案,到三级检察院171万卷、9147万页电子档案,全面实现了数字化管理。依托数字档案室,重庆市检察院率先实现电子文件自动整理归档、全文检索、在线利用、多维数据分析等功能,更探索出一套有辨识度的数字检察档案管理标准体系。
“目前,数字档案信息系统与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已实现数据对接,办案检察官可在线归档,一键生成案卷封面和移交清册案卷。”陈曦说。该院检察业务保障部负责人表示:“这些来自数字档案中的元数据,还具有采集时间长、数据量大、数据标准统一的优势,能够广泛服务各种数字检察应用场景。”
“我的工作就是最大限度开发,让档案发光”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对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陈曦多年前看到这句话,就将其作为座右铭。重庆市档案馆信息处负责人说:“触摸档案33年,陈曦仍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听说我们研发了专题数据库,她就迫不及待要学。”
聊起档案工作来,陈曦也是滔滔不绝,“我计划根据‘四大检察’业务特点和办案人员不同需求,推出像‘早餐包’一样的档案产品。”“检察档案是一座富矿,我的工作就是最大限度开发,让档案发光。”
“陈曦的想法,比很多‘90后’‘00后’还要新。”丁工说,“每次去先进单位考察学习回来,她总会冒出一些新‘点子’,刷新我的认知。”
匠心虽无言,飘香自久远。2021年,陈曦拿到了国家档案局颁发的从事档案工作30年荣誉证书。因工作成绩出色,陈曦获评重庆市检察机关“双先”表彰先进个人,荣立个人三等功,并入选重庆市档案专业人才库。今年2月,她还被国家档案局评为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成为重庆政法系统首个获此殊荣的检察干警。
“我将拥抱数字浪潮,努力以档案数字化服务保障检察工作现代化,用一颗匠心点亮档案之光。”采访的最后,陈曦告诉记者。
关键词:
- 陈曦:触摸档案33年
- 朱智晖:从数据中发现错案线索
- 力争首探月球南极 俄探月火箭发射升空
- 灾后医疗服务、清淤消杀、生产指导……京津冀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 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民营经济
- 中国驻英国使领馆提醒中国游客在英注意安全
- 郭学俊:村民把他当亲人
- 1至7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7.4%和7.9%
- 辛文振:心里装着群众
- “深担支2A”:2023年度第1次债券持有人会议取消召开
- 新华社记者实地探访五常农田:超100万亩水稻受灾
- 河北暴雨洪水死亡29人 仍有16人失联
- 爱国爱港:李泽楷捐款助京津冀赈灾 支持港警“止暴制乱”
- 隆基机械最新股东户数下降11.46% 筹码趋向集中
- 富临运业股东户数连续10期下降 筹码集中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3.06%
- 上海物贸:公司业务范围不涉及免税品经营资质
- 又一医院官员被查!
- 宁德时代投资二手车交易服务互联网平台查博士
- 重拳出击!国家安全机关破获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案
- OpenAI 向所有用户开放 ChatGPT “自定义指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