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福建农信)将以“深耕八闽、厚植‘三农’”的情怀与使命,推进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勇当乡村振兴主办银行,不断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以金融之力奋力书写农业强国建设的福建农信答卷。
解放思想再出发,推进构建普惠与共享的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
福建农信着力从思想深处正本清源、把握实质,坚持解放思想、守正创新,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斗争精神,深化推广“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工程,延伸聚焦“党政所需、农村所缺、农民所盼、农信所能”,首创发起并持续构建“普惠与共享的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市场新理念,围绕服务“三农”使命,深耕普惠金融,在助力“四大经济”、服务小微实体、支持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展现农信担当。
普惠而非利己,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旨在突破“竖井现象”,淡化甚至打破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服务壁垒与固定边界,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把与农业产业、乡村振兴相关的各类涉农主体通过金融纽带有机联系起来,集政策之力、资源之长、平台之效、人才之智,促进政策联动、股权联结、平台联合、队伍联建、服务联创,形成政银村企农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乡村振兴体系中各类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效率提升,促进联农带农、共生共荣。
从福建农信的具体实践看,在政策要素整合层面,通过推进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福建农信的“朋友圈”持续扩容,省联社本级已经与9个设区市政府、主要涉农厅局单位在内的60多家涉农涉企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福建省财政厅联手构建“福农e政线上代发+财政示范点线下取款”的财政性资金服务模式,服务超1741万人次,已建成全省首批7000个财政惠民惠农资金服务示范点,被福建省财政厅评为“全省首家财政惠民惠农资金服务示范金融机构”。在资源要素政策层面,福建农信积极打造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落地载体,吸引人社、医保、行政服务中心、快递、电商等各类主体参与,因地制宜将金融元素与当地党务、政务、商务、医务、民生、电商、物流等特色要素有机融合,推动服务站点与益农信息社、“党建+邻里中心”、乡村便民服务站点、供销社村级综合服务点等多种形式的基层组织融合共建,坚持利他思维,探索构建金融、政务、电商、物流、民生“五位一体”的“福农驿站”,打造多要素资源的汇聚点、农村生产生活的综合体、普惠金融服务的人气站。目前,共建成各类型“福农驿站”173个,着力为居民、农户、企业提供“金融+衣食住行”的“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
共享而非排他,道广者,不以咫尺为近。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旨在破除长期以来限制农村金融服务的“数据孤岛”与“最后一米”瓶颈。一方面,强化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融合,通过政策信息互动互补、系统渠道互通互联,拓宽“三农”基础数据来源渠道,持续完善农村资源资产“一张图”绘制工作,夯实“数据基底”,促进农村数据要素快速集聚、有效整合和高效激活,激发数字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加强组织建设与乡村治理融合,通过组织联建、队伍联训、活动联办、实事联抓、难题联解等融合联动,把单兵作战变为协同合作,畅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米”。
从福建农信的具体实践看,在数据要素整合层面,福建农信研发建设了集农村“三资”管理、农业农村产业、农村要素流转、产权制度改革、乡村治理服务、农村数智监管六大系统于一体的农业农村数字化管理及金融服务平台——福农综合服务平台,横向整合农业农村、财政、社保、民政等部门数据资源,纵向实现省、市、县、乡、村组的网格化管理,推动村民个人、村集体“三农”资产信息化、数据化、可视化,推进农村资产、资源要素在线登记流转,实现授信融资。截至2023年5月末,福建农信已有65家行社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签订福农综合服务平台合作协议;村级财务管理系统已服务39家行社对接的45个县(区)、559个乡镇经管站、8694个村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下简称新农主体)系统实现全省农信系统67家行社全覆盖,完成7.84万户新农主体线上化建档、7.01万户新农主体在线评级、1.81万户新农主体授信信息采集,授信金额近70亿元。在组织要素整合层面,福建农信通过加强与各级党委政府联动、与组织部门联合发文等方式,选派优秀金融骨干担任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金融助理),持续推动金融服务下沉乡村基层一线,深化与各组织部门结对共建,定期开展党建、金融等方面宣讲,参与乡村治理,推动乡村组织振兴,辖内67家行社共派出金融助理6356名,4089名金融助理升级为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进一步推动“三农”政策与金融知识宣传、普惠金融服务下沉。
富民兴农促振兴,迸发产业与乡村深度融合的共富生命力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一是挖掘乡村特色产业,突出地域特点,产出和供给乡村特有产品、展现独特文化,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竞争力。二是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强化规划引领,实现一二三产业有机衔接,打造功能联动、业态互补、体系完整的产业链条,集聚政策合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在产业发展中激发农民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发展。
联农带农,利益共享。福建农信积极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主动融入福建“四大经济”和特色现代农业“3212”工程,发挥农村资金供给主渠道和人缘地缘商缘优势,以产业为核心,以金融为纽带,串联起产业链条上产、供、销等各类主体,推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涉农主体协同联动,打通农村生产、供销、信用、农技等通道,打造“产供销+信用”一体化服务模式,服务农业全产业链生态闭环。
福建农信辖内各行社充分发挥长期扎根农村、熟悉农业产业的优势,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探索出一系列与农业产业共生共赢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
古田县是福建食用菌特色产业百亿元强县,全县70%的农业总产值来源于食用菌生产,古田农信联社将金融服务嵌入食用菌全产业上中下游核心环节,创新推广“福菌贷”和“农信社+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特色产品与服务模式,并将其融入“古田食用菌数字大脑”县域数字平台,创新古田农信联社供应链系统、福菇宝App,推动打造“三链融合”供应链金融系统,数智赋能食用菌产业发展。目前,已发放食用菌产业贷款1.51万户,余额达22.9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2.98%,占全县金融机构食用菌产业贷款余额的50%以上。
南平市是全国著名茶区、万里茶道起点,是中国茶类最为齐全的茶产区之一。南平农信系统打造服务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三茶贷”系列产品,创新推广“三茶·工匠贷”“三茶·文旅贷”“三茶·新农贷”“三茶·绿色认证贷”“三茶·茶技贷”“三茶·科特贷”等产品,满足茶技传承、茶农生产、茶企加工、茶商销售等全产业链融资需求,支持制茶主体升级生产技术、改造生产设备。目前,“三茶贷”余额达29.06亿元,被列入福建第三批绿色金融改革可复制创新成果。
沙县是中国著名小吃之乡,全区有2万余户外出经营小吃,从业人员超6万人,年经营收入超百亿元。沙县农商行通过建立专业化服务机构、推行网格化联络机制、推广定制化金融产品、建立数智化服务平台,打造了“福膳·小吃贷”、“小吃创业金融之家”、小吃创业卡、小吃数智化平台等产品和服务,推动“小吃金融服务”提档升级。目前,已向2.12万户小吃经营主体投放信贷资金17.23亿元。其中“福膳·小吃贷”入选福建首届服务新市民十佳金融产品。
截至目前,福建农信涉农贷款余额达4393.2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9.05%,十大乡村特色产业贷款户数达29.11万户,贷款余额达520.71亿元,支持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78个,贷款余额达397.78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强镇189个,贷款余额达544.53亿元,支持“一村一品”专业村贷款余额达390.94亿元,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成效初显。
聚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活林业金融创新力
多年来,福建农信聚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参与和积极推动林业金融改革创新,在县域、林间为林农林企提供更精准、更多元、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在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县首创推出林权贷款“第一卡”——普惠金融·惠林卡,有效破解林农贷款难、融资贵问题;为从事林下经济产业经营的个人(企业)发放全省首笔“福林·林下经营贷”;在全国率先注册“绿金卡”商标;创新推出全省首张“绿色存单”;设立全国首个农业碳汇服务驿站,推动碳市场相关金融业务本地化生根。不断首创首发、先行先试的背后,是福建农信坚持做农村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主力军,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坚定步伐。截至2023年4月末,全省农信系统涉林贷款户数为10.13万户,余额达158.68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35%,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涉林贷款余额(911.63亿元)的17.41%,福建农信连续十余年保持全省银行业首位。
当前,福建农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要求部署,积极深入基层,寻找新问题、研究新办法,正在开展“助力生态省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专题调研,将进一步结合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实际与生态省建设要求,总结特色做法,发挥农信优势,努力当好绿色金融主力军。一方面,福建农信致力于完善流转服务体系,破解林业要素流转难问题。积极推动林业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构建“大流转”服务体系,活跃交易市场,推动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高效流转,促进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实现。同时,推广“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银行+林农”等新型合作模式,构建“小流转”服务体系,引导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股份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另一方面,福建农信致力于健全风险分担机制,破解林业贷款风险问题。探索构建集风险资金池、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性保险、贴息、收储于一体的林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按照风险资金池放大一定倍数发放林业贴息贷款,优先保障小额、分散、普惠性强的林农贷款需求,解决资金周转难题;有效发挥林业收储机构效能,提高林业不良贷款处置质效,围绕林业金融的痛点和难点,助推林业发展焕发新的活力。
人才培养再融合,增强乡村振兴人才回流引领力
当前农村“空心化”问题凸显,基层乡村普遍存在“引不进人、留不住人”等现实难题,乡村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优、年龄老化等问题较为突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人才供求矛盾将更加凸显。为此,福建农信围绕农村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人才建设、民生稳定等“三农”领域重点问题、难题,积极推进创业人才、科技特派员等乡村振兴人才“大融合”,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探索乡村发展路径、实施乡村振兴规划、推进协同治理、实现乡村善治。
一是助力“新农人”,跑出“加速度”。成片的荒山不是没有价值,只是缺少“识货”的农人。很多乡村并不缺少优质农产品,但因缺乏经营管理与营销人才,往往有品质无品牌,或品牌价值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只能获得十分有限的生产环节收益。乡村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只有更多人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乡村振兴的路才能越走越宽。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投身乡村,逐梦田野,他们依靠技术、专业知识给农村发展带来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农人”。福建农信主动对接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依托带头人开展链式营销,积极推广“创保贷”“青创贷”“人才贷”等信贷产品。2023年初,福建农信从省农业农村厅获取包含23432户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的清单,引导辖内各行社对接,截至5月末,已对接16378户,授信户数达7356户,授信金额达29.93亿元,用信余额达24.55亿元。下一步,福建农信还将进一步落实《福建农信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实践导师工作机制》,助力“头雁”高质量培养。
二是瞄准“人财技”,实现“新联动”。他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带出一批懂技能、留得住的农民和技术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被称作懂技术的“田秀才”。为激发农业科技人员创新活力,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环境,当地农信系统推动金融指导员与科技特派员双基联动,创新打造“金融+科特派”模式,推出“科特派产业贷”等特色产品,串起“产业—科技—金融—人才”服务链条,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金融服务。目前,已发放“科特派产业贷”120户,授信金额达1.51亿元。以此为基,福建农信充分发挥党政干部“懂政策”的信息优势、科技特派员“科技强”的专业优势、金融助理(金融指导员)扎根农村和熟悉金融的服务优势,以服务新农主体、乡村创业人员等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目标,打造“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的服务模式,实现融智、融技、融资有机结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加强政策赋能、科技赋能和金融赋能,营造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与农业科技发展环境。
三是注入“新血液”,凝聚“新活力”。在积极推进外部各类乡村振兴人才“大融合”的基础上,福建农信致力于从源头着眼,采取与省内高等院校合作办学等方式,让优秀年轻人才回流到乡村振兴一线。近年来,先后与福建农林大学、龙岩学院等合作开设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创新实验班,从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乡村振兴、经济金融、财务会计、计算机、法律等专业遴选优秀大学生,实行“3+1”特色学制,在规定学分课程基础上,融入政治素养、农村发展、普惠金融、省情县情、村财村务、乡村治理、反诈宣传等特色化的乡村振兴专业课程,与高校联合培养品行高尚、热爱“三农”、专业优秀、视野开拓、勤勉敬业的农村金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人才需要。
关键词:
- 《中国金融》|李卫民:推进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
- ysl是什么牌子档次怎么样 YSL是什么牌子
- 2023 中国特许加盟展(上海站)韩国馆 “追求韩食风向标”
- 南京这个小区将用上“江水空调”
- 句容产业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推进
- 盐城市本周前期以多云为主
- 第八批国家集采南通落地
- 蠡湖 :体旅融合省级示范
- 恩华药业创仿并举半年净利增逾20% 低负债运营负债率仅13.22%
- 西部建设:截至2023年7月31日,公司股东总户数56,301户
- 福建农信助力“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 啤酒城里娃娃乐
- 三国杀牌游戏 三国杀牌游戏在线玩
- 天府融媒看大运 | 启蒙教练谈陈佳琪夺冠背后:日常缠着绷带训练,赛前一天因脚伤就医
- 【漫话大运】外国运动员上演“张飞绣花”
- (Z世代“走”大运)中国箭手周嘉玉:希望带动更多人加入射箭运动
- 【漫话大运】外国运动员上演“张飞绣花”
- (Z世代“走”大运)中国箭手周嘉玉:希望带动更多人加入射箭运动
- 打卡西双版纳,台铃长续航挑战赛将骑遇“一带一路”东南亚
- 《不懂外语?网页翻译让你畅游全球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