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复苏、大机遇来形容2023年的中国啤酒业可谓恰如其分,中高端产品中异军突起的原浆啤酒,更是在近年来行业高端化浪潮的助推下迎来锐意求“鲜”的新开局。
2023年3月3日至5日,餐饮加盟行业全国开年第一展——GFE第四十四届广州国际餐饮加盟展、特许连锁加盟展在广交会展馆盛大开幕,现场人头攒动,观众摩肩接踵,共接待超十二万人次的观展人潮。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屡创佳绩的国产啤酒界实力黑马——泰山原浆啤酒,也在此次展会惊艳亮相。开展首日,泰山原浆啤酒展位就获得极高人气和客流,“7天原浆”在现场试饮活动中大放异彩,加盟开店项目推介活动也火爆进行。
据统计,在短短三日内,泰山原浆啤酒现场品鉴试饮即超4000人次,意向加盟者近1300人次。在展会期间,泰山原浆啤酒还荣获GFE第四十四届广州国际餐饮加盟展官方颁发的“2023年年度杰出影响力连锁品牌”,充分显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7天原浆”——
泰山原浆啤酒最具品牌标识度的拳头单品
不少观展者注意到,在泰山原浆啤酒的展位上,数字“7”总是出现在最抢眼方位。事实上,它所指代的“7天原浆”,正是泰山原浆啤酒自2010年起打造的最具品牌标识度的拳头单品。
如今集“专营门店”、“自建物流”、“数字化运营”等时代元素于一身的泰山原浆啤酒,已经有着长久的行业沉淀,其前身是成立于1979年的山东省泰安市啤酒厂,于2000年完成品牌化升级。在经历中国啤酒行业挤压式增长、高端化竞争的浮沉20年里,泰山原浆啤酒在“火药味”仍旧十足的啤酒行业竞争中保持产销两旺,靠的就是始终坚持走 “差异化”之路。
2010年,啤酒行业处于徘徊之际,粗放扩张和低价竞争似失前路,泰山原浆啤酒果断将产品策略定位为最大程度保留啤酒新鲜口感的原浆品类,走中高端化路线。同年,由中国政府友谊奖的获得者、格哈特·卢特哈德先生与泰山原浆啤酒技术团队联合研发打造的第一瓶短保质期原浆啤酒——“7天原浆”问世,由此,“7天原浆啤酒”成为泰山啤酒打差异化、高端化战略的发力点,也成就今天啤酒行业的一匹黑马。
“千城万店”——
加盟者在总部产品力和快速配送体系赋能下迅速成长
产品特性决定了商业模式,“7天原浆啤酒”的诞生,使传统的经销商链路已经无法承载其超短周期的产品销售,于是泰山啤酒决定再掘一条新路,从零开始自建专营渠道,将啤酒流通环节硬生生缩短为700公里最快当日达的“工厂-专营门店-消费者”短链路。由此,泰山啤酒专营渠道在全国28个省市展开布局,截至2022年9月,全国门店数量已达3000家。
随着专营模式的跑通和全国布局的推进,泰山原浆啤酒也适时开启“千城万店”招商计划。专营模式下的加盟者,得以在总部的过硬产品力、快速配送体系的系统赋能下快速成长,兑现反哺品牌、回馈消费者,三方共赢承诺,在本次展会上获颁“2023年年度杰出影响力连锁品牌”,可谓实至名归。
在本次GFE第四十四届广州国际餐饮加盟展上,泰山原浆啤酒展位现场的人气始终居高不下,吸引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行业同仁流连驻足,让有志于开店创业的啤酒爱好者纷至沓来。品尝者在亲口尝过泰山啤酒“7天原浆”后均表示十分认可,一位来自深圳的客户在品鉴洽谈完后,当即计划以自己原有店面为基础改造装修,腾出二十平方米左右的空间开设泰山原浆啤酒专营店。
据介绍,此次展会期间,来自广东省内的意向客户约占一半,全国其他省份的客户约占一半,这意味着将大大加快泰山原浆啤酒“千城万店”的战略实施落地进程,以及在华南重镇广东的布局,让更多消费者品尝体验到新鲜原浆啤酒的醇厚浓郁和独特魅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 泰山原浆啤酒在GFE加盟展惊艳亮相 “7天原浆”试饮现场反响热烈
- 什么是溢价款?股权回购的条件
- 兴业宝收益怎么计算?兴业宝理财产品怎么样?
- 全球资讯:铁路春游运输今日启动,长三角铁路预计周末三天发送640万人次
- 软通动力新设数字能源科技子公司 注册资本2亿元
- 今日聚焦!兆易创新:毫米波雷达不在公司主营产品范围内
- 电魂网络:已在部分在研游戏的研发过程中应用AI技术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并成功发射航天器达400颗
- 德云社门票怎么买?德云社门票价格一览表
- 环球热推荐:阻组词(阻组词组)
- 处男是什么意思(处男是什么意思?)
- 引领行业绿色智造升级,箭牌家居入围国家级“绿色工厂”
- 封禅是什么意思?封禅有什么意义?
- 2023携程中国(温州)旅行者大会即将启幕
- 新华保险积极开展2023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
-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什么?gdp和gnp哪个大?
- 土地供应双轨制是什么?土地供应双轨制的发展变化以及政策变迁一览
- 科技助力升级,球进了app上架应用商店
- 从首支产品宣传片到首秀名家具展,林氏睡眠发展按下加速键
- 【善泰健康肠菌移植FMT】益生菌产业持续高热背后 试看国内科研型企业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