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 > 热榜 >
《名家传承》艺术人生专题访谈——徐孝正 2022-10-31 17:29:09  来源:壹点网

徐孝正:字润德,号得一斋主。一九五四年出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家联合会名誉会长、国际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子墨书画院理事、国家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人、首届金华表奖、中国艺术华鼎奖、一带一路国际艺术金球奖、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收藏奖获得者。

润德先生之书法幼承家学,步入社会,工作之余,仍砚田笔耕,临池不辍。浸淫于真草隶篆,留意于汉简秦碑。后又师从中国著名创意书法家徐志康先生,潜心研习金农“漆书”多年。长期的遍临诸帖、博采众长,使其成了当今的“金农门下”。

润德先生的漆书作品端庄、沉稳、大气磅礴,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省内外书法大展,得观展者好评,被国内外多名藏家收藏,且被收入诸多书画作品集。 2016年6月世界文化大会评委授予世界文化大会书法创新金奖。

2019年4月在庆祝建国70周年全国书画名家名作网络大赛中获得第二名。

2019年6月应邀参加大美中国.第四届中日书画名家作品展,获中日文化特使称号。

2019年12月在首届国际书画名家选拔大赛中获得第二名。

2019年10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第十六届中国当代书画名家邮品首发式暨华夏之星书画展,获中华文化复兴践行者称号。

2021 年 3 月参加北京山水丹青国际艺术中心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时代榜样,中国艺术名家邀请展,在全球发行了个人作品邮册。

2022 年 3 月,经中国功勋艺术家网评审委员会,授予 2022中国冬奥艺术形象大使!

作品分别在上海市静安区老干部活动中心,长宁区图书馆,周桥文化中心、界龙总部园、江苏苏州大学、吴江市博物馆、北京民族文化宫、日本奈良文化馆等地展出,深受观展者好评,作品曾被中外多名藏家收藏。

徐孝正老师受邀接受采访详情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文化强国系列节目。我是主持人郭富莹。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人类得以栖息的精神家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植根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当中。每一位文艺工作者都是我们中国文化百花园中辛勤的耕耘者,辛勤的园丁。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徐孝正、徐老师,徐老师您好,来和我们大家打一个招呼。

徐孝正:你好,我是徐孝正,我住在上海,现在已经退休。68 岁了,没事,在家就学学书法。

主持人:好。说起我们这个写书法,您今年 68 岁已经退休了,那您是从多大的时候开始接触到我们这个书法的呢?

徐孝正:这个说起来我应该从很小就写书法了。因为我们那个时候读书,早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写书法,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书法的。那时候是1960 年左右。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学校这种早课学书法就结束没有了。后来文化大革命停课在家,那个时候,都写大字报。现在的人可能不知道,像 60 岁以上的都知道当初的文化大革命,我因为很小,只是帮大人来代写一些毛笔字,抄写大字报。

二十几岁参加工作了,工作以后断断续续的临临帖,很少写作品。直到临退休的前几年,重新拾笔,为退休后充实自己的生活。

主持人:其实是相当于我们在当时小时候文革期间的时代环境下,可能我们的经济条件,生活的一个质量状态达不到我们去认真的去练习书法的这样的一个条件。因此我们在退休以后有了更多富裕的时间了,更多比较好的现当代的条件,才重拾我们对于书法的热爱。

徐孝正:对,讲的很有道理。我总结我今天喜爱书法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第一是我小时候的教学环境使然。再一个是家学渊源。因为我的父亲从小读过私塾,在解放前那个时候读私塾,都是写毛笔字。所以我父亲他写的一手好字。我们读书以后看到父亲写的字很羡慕。从小父亲还教育我:“字是门牌书是屋,德为根本仁为要”。所以,家庭渊源和教育也很重要。第三个就是我工作以后接触到一些朋友,受到朋友的影响。因为我在工作当中接触了不少的书法家、篆刻大家 。特别是恩师徐志康和上海西冷印社陈伟平、李文俊等老师。再就是在朝鲜战场击落美国王牌飞行员的韩德彩司令。他也写的一手好书法,是我二十多年的老朋友,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又把小时候的这个一点基础捡起来,再继续学习。

主持人:一开始是由于家庭的一种渊源,以至于您从小就接触过这方面。再等到我们现在由于朋友的影响,相互鼓励,相互的指导,然后才让您重拾我们的笔墨,再次的进行写字。

徐孝正:对,是这么一个过程。

主持人:从灵性上来说,你看我们每个人的天赋和才华都是与生俱来的。您觉得我们在艺术的创作道路上,天赋和才华以及我们的努力和汗水。这些又相比来说,哪个占比更多一些,才有我们今天有所成就。

徐孝正:我的看法是这样。天赋只能占 40%。勤奋要占 60%。就是四六开。因为人都是有天赋的,这是肯定的。就是我们把它说简单一点,就是人的一生,一开始都有他的喜好。有的喜欢文,有的喜欢武,每个人的喜好不同。但是这种喜好实际上就涵盖在天赋当中。天赋当中只能说他是一个爱好。对事物不同专注的程度。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追求不同。结果也就会不同 。当然,光有天赋和这个爱好是不能成事的。要想把事情干成,那还得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所以我认为后者尤为重要。这就是我认为勤奋要占 60%的理由。

主持人:我们的天赋,其实就相当于一颗种子,它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把它播种下来,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给它施肥,给它浇水,这些是我们的勤奋的汗水,只有这些有种子,然后有施肥,有汗水才能够让我们这个种子萌生发芽。

徐孝正:很有道理,是这个形象,是这个道理。

主持人:那您想我们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呢?就是如何我们把这些天赋、才华,包括我们后天努力,形成了之后,我们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够让我们在这个书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深呢?

徐孝正:这方面我看应该有三个方面的素养。第一个:像我一样,就是要对书法艺术要有执着的爱好,要很执着的。不是说说而已。因为书法艺术在练习的过程中是索然发味,难以见效。有时就会半途而废,不可能成功。你拿我来说,我总感觉今天一天没有拿笔,心里就感觉有点空落落的这么一种感觉。

主持人:其实相当于这个书法的已经融会贯通到您的生活当中了。就像吃饭一样,一日不吃饭就饿得慌。您是一天不写字就空落落的。

徐孝正:你这个特别的形象,就是这样空落落的。第二个是勤奋。写作的过程是一个持久的过程。觉得我今天写了十个小时,我得休息三天五天,白写了。现在拿毛笔写字的,我估计 3%到 4%的人不到。但是书法它和一般写字是不一样,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书法精髓。

主持人:像您刚才提到了,我们的书法和字是不同的。不一样的。那您来简单跟我们说一下,普及一下书法和字最大的区别主要是在哪儿呢?

徐孝正:这个书法,关键是后面的法。这个法我们也可以讲是写字的法道,它是有一定的道理和规律可循。因为你写的字,每一个字都会写,但是摆在一幅篇章里面,是不是让人有一种欣赏感,那就难说了。书法是一种欣赏的书写形式。一定要写到好看,让人敬畏,喜爱这样的一种感觉,这里面就要讲究法道了。

主持人:其实如果是写字的话,单个字我们很多人都会写,而且都能写的很好。但是如果说是书法的话,我们看的不仅仅是一个字,而是把这个字放到整篇的这个篇幅当中,整体去看是否是完美的,是否能够带给我们一些感触。

徐孝正:既然写作品,他必须要有章法。在一篇文章里面,前人也总结出来了许多经验,比如说我们要写一首诗,这个字,在草书里面就要强调,“大小大小大大小”,如果你第一个字写的小,那就“小大小大小小大”,这样组合起来以后,那个字有大有小,连绵不断,这样使人看上去有一种艺术的感觉。实际我对书法理解,它就是一门最高深的艺术。

主持人:中国几千年来的高深的艺术,我们对于这种艺术要有崇拜之心、敬仰之心。

徐孝正:对,所以说能够写好字。但是你不一定写好书法,原因就在这个地方。因为每一个字有它的结构。点横竖撇捺,把它组成一个字。这里面就叫做法道。这是第二个方面。第三个,有对祖国几千年文化的崇拜和学习的精神。刚才讲了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是勤奋的前提和基础,再就是你必须有对祖国几千年文化的崇拜和学习的精神。写好毛笔字离不开厚实的文化底蕴。写书法的过程实际是自我学习的过程。欣赏一幅书法,不光要看他的字字珠玑,还要有气韵生动。当然我们现在和古人是不一样的。你像现在都写圆珠笔,电脑打字,那写书法就是一种特别的练习了。不像以前,你不写不行。你只要写文章,你就得拿毛笔。现在拿毛笔是为了练毛笔书法而写毛笔。

我们要有所创新,首先要学习古人的,你必须要延续下来。没有一个学书法的,从小第一笔写的不是古人的东西,是你自己的就不行了。你拿毛笔练字,点横竖撇捺必须都是古人的。

主持人:像我们刚才说到要对于古人的这种书法的字体进行传承,然后再有自己的这种创新,我想知道您在这个传承过程当中,您主要是继承了哪些风格和特征呢?包括您的字体是怎样子的?

徐孝正:我一开始学,刚才说了,我从小就描红了。这样子就开始写字了。临摹帖子这是必经过程。只有在学习古人的前提下,才能掌握书法的基本精髓。创新就是走出古人的路子,这个转变,难之又难,可能性是很小的。

主持人:我很好奇,那他这个字写出来的话,是不是他的棱角比较分明呢?

徐孝正:你说的很对。我给这个金农漆书总结了一下:金农漆书,古朴厚重,渴筆八分,金石味浓。我以前这个隶书、篆书、楷书都写。但是现在接触到金农漆书,觉得他很独特。现在很多书法家都不太了解金农漆书。这么好的一种书法形式,为什么在社会上没有广为流传,没有传播出去。主要还是写的人少之又少。后来我的老师教我写出这种书法以后,喜欢的人就很多。

主持人:我们的这些字体,像行书、楷书、草书他们都是相通的,对不对?我们的这个金农漆书,它是不是也是和这些字体都是相通的。

徐孝正:那应该说是有区别的,在书写形式上是有区别的,

主持人:就是它的相同点和异同点主要是有哪些可以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徐孝正:用笔的笔法不同。我打一个比方,我们在学这个隶书的时候,他有个蚕头燕尾。金农漆书它起笔不一样,它叫截铁起笔,横粗竖细,倒韭撇法,平头捺。所以你看起来这种形式非常有张力。刚才我说了,古朴厚重。还有一个渴筆八分,就这一笔写出去,中间有很多地方是飞白。就是墨不是很多,是一种枯竭感觉。我们在写字,大家都知道魏夫人,王羲之的老师,就是说了写字的三要,点若高空坠石,你这一点打下去,就像高空落下了一块石头砸在地上一样。要有这么厚实的一点。横如千里阵云。就像晚霞在天边的那一种横着长带,千里阵云那一种气势磅礴。竖犹万岁枯藤,就像大山里面的一根几十上百年的枯藤从大树上下垂至地下。我们到南方可以经常看到那个枯藤从上到下面垂下来这样一种的张力。这样一种竖的形式使人看到,非常的沉稳。厚重。好的书法是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写字有很多的欣赏角度,欣赏的角度在哪里呢?你的点怎么样,你的横怎么样?你的竖怎么样,芊芊女性,拿笔没有力,你的字不能力透纸背。我这里有一个笑话,我给一个朋友写了一幅对联,他在拍照的时候,下联把字反过来拍,他感觉就是这样,因为一副对联左边是正面,右边是反的,那拍的人也没感觉,就给他拍下来了。然后我一看,说你怎么上联是正的 ,下联是反的。他一看,对,我没有看字,我只感觉两幅的墨色墨韵是一样的,不感觉他一个浓一个淡。那就是说这个字力透纸背。你从正面看,它也有墨,从背面看它也是有墨的。所以说这就叫力透纸背。后来这位朋友说,徐老师,你的书法力透纸背让我们都分不出正反面了。

主持人:我们就是在这个创作过程当中,我们体现这个字的古朴和厚重。其实做人也是一样的,写字不光是写字,更重要的是抒写人生,对吧?对对对,您写的每一幅字里面都是蕴含着自己的这种风格,自己的灵魂和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您现在您的众多的艺术作品当中,寄托了您怎样的生活理想呢?

徐孝正:写字我也断续写了几十年了,我的这个想法,就是写字,刚才你说的与做人一样。文化需要继承,需要传承。所以接触到金农书法以后,我觉得在我的生活当中,我要对得起金农老先生,我要对得起我的恩师,所以我在写很多作品的时候,我都给人家推荐写金农漆书 。今上午还写了几幅扇面。因为我多种字体都写,找我写字的这位朋友,他就是原来全国政协文化办公室的主任。李主任找到我,我问他用什么书体,他说找你总是写金农书法。并说经常给我添麻烦,我说这不是添麻烦,这是为了宣传金农书法,我们要让金农走出去。

主持人:好的艺术作品需要承载着时代的使命。您不仅仅是想把这种金农的字体发扬更加光大。那怎么样才能更好把我们的中国故事相互结合,书写好,更好的中国故事呢?

徐孝正:我们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所以说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自己要有故事所讲。我的感觉是这样,笔触,虽然是笔尖和纸张的亲和,是吧,其实它体现的是书者的心灵和情绪的变化。

主持人:就是相当于您在写的过程当中,不仅仅是字和这个笔和纸他们的接触,更重要的是您的心灵是投入到里面当中的。

徐孝正:对,必须全神贯注全身心的投入,心无旁骛。否则你写的这个字,你一笔下去,你写错了,这篇文章这一篇作品就没用了。所以我想今天的作品内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实在我们书者的心里酝酿已久。并且今天我写字,我可能在这前面,多少分钟是在这里散步,或者是拿着笔在写写其他的东西,这都是一个构思的过程。情绪不稳定,思绪纷乱,无法写好作品。写作过程必定是心无旁骛,全神贯注。

主持人:其实我们要想做成一件大事,必须都是从小事做起的。比如说我们一开始要打足我们的基本功,然后另外我们要不断的给自己注入一些文化的知识,丰富我们的精神层面。这样子我们在书写创作过程当中,我们的思路才会更加的开阔。这样子我们再结合时代的发展,才能够让我们的中国故事,中国书法走得更远更深一些。

徐孝正:我在想,如何写好中国故事。我的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就是用自己的笔触充分的记录下这个时代的发展。有力的颂扬我党的丰功伟绩。因为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了。写书法,我们可以写古人的诗句,写一些哲理的东西,但是有一点我们不能与时代隔离。所以我的作品,将来你们要考证。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始终紧扣时代的时事政治。每逢国家有大事发生,我都会用书法的形式记上一笔。如果将来考证我的书法作品,也可以说我的作品就是国家的大事记。

主持人:通过书法把我们的国家大事一点一滴的记录下来,一笔一墨的给它书写出来

徐孝正:对,我们这个冬奥会我就写了好几篇作品。写好了,我就发到微信群,让朋友们都欣赏一下。点赞的很多,虽然给我点赞了,实际上我的朋友圈它也是一个精神振奋的过程。

主持人:对,其实他们不仅仅是欣赏的您的图片,您的这个书法作品,更重要的是欣赏的您对于在这个艺术创作当中,您抒发的对于祖国的那种热爱。

徐孝正:我写了很多作品,更多的是我自己作为留存,以记录时代的大数据。

主持人:同时我们也祝福我们的徐老师,能够把我们这样的罕见的金农字体发扬的更加光大。能够让我们后代的更多人开始学习这种字体。

徐孝正:谢谢你。当然我要对得起恩师,也要对得起金农老先生。他创作了这么一个好的字体,如果没有人把它传承下去,很可惜。刚才我在介绍金农先生,为什么独创的字没有广为传承,这里面有一个插曲,金农先生他是浙江人,寓住扬州。我为了写好他的字,学好他的本领,我特地到扬州八怪纪念馆,拜谒了金农老先寓所。纪念馆连他写作的台子都还保留着。通过了解,因为金农先生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女儿远嫁了以后,也就无人将金农书法整理成帖传于后世了。

主持人:其实这个过程当中也是您对于金农老先生的一种精神的传承。我们都知道艺术是源自于生活的。那您去考察的这个地方,肯定也就是带给您更多的一些感触。

徐孝正:是一种情怀,是一种精神,顶礼膜拜。

主持人:以至于您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也会有更多的灵感迸发。

徐孝正:对,还有我的恩师徐志康,他临走之前讲到金农书法一定要传承下去。我是徐志康老师的关门弟子。他已经走了好多年了。那如果我不写,对不起金农老前辈,对不起恩师。

主持人:对,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种精神给他发扬光大一些。今天也非常感谢我们的徐老师做客我们的文化强国节目。咱们下期节目再见。

徐孝正:好,谢谢你。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