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业 > 热榜 >
给运动员一个温馨舒适的家(走向冬奥) 2022-01-29 19:49:04  来源:人民日报

在北京冬奥村旗帜广场,参赛国家和地区代表团旗帜迎风飘扬,营造出浓厚的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氛围,“BEIJING 2022”和“一起向未来”的标语随处可见。

1月27日,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的冬奥村正式开村。作为北京冬奥会最大的非竞赛场馆,冬奥村贯彻“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打造安全、温馨、舒适的“运动员之家”,将为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提供优质的住宿、餐饮、医疗、健身、商业等各方面服务保障。

服务保障全面细致

走进北京冬奥村公寓,布局干净整齐,暖色的窗帘、木质的地板,显得格外温馨。

住在村里吃什么、能否吃得习惯是不少运动员关心的问题。冬奥菜单每8天循环一次,这份菜单充分考虑到不同项目运动员对营养、热量的不同需求,菜式多样、营养均衡、烹饪健康,将满足多样的饮食习惯。张家口冬奥村餐厅设有世界餐台、亚洲餐台、中餐餐台等12种餐台,行政总厨王旭表示:“世界各地的运动员都能在此吃得惯、吃得好。”

冬奥村内的医疗保障格外重要。延庆冬奥村内的综合诊所已经开诊,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同仁医院等9家医院的近200名医护人员将提供完善的就诊服务,还特别设有心理咨询诊室和专门的防疫小组。延庆冬奥村综合诊所医疗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医师胡跃林表示,诊所医护人员将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保障运动员的健康安全。

在闭环管理下,为了方便运动员和随队官员的日常生活,冬奥村提供的服务全面细致。在北京冬奥村2000平方米的健身中心,运动员可以在功能训练区和力量训练区进行日常训练,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北京冬奥村广场区地下,还“藏着”23处生活服务空间,涉及商业配套、文化体验等多项内容,运动员可以在这里享受“一站式”生活服务。

文化体验丰富多彩

北京冬奥会期间,正值中国传统佳节春节。如何让四海宾朋体验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冬奥村的运行团队花了不少心思。

在北京冬奥村公寓,当运动员卸下行李,一定会被房间里摆放的剪纸、唐娃娃、曹氏风筝、火绘葫芦等工艺品吸引。这些由北京市妇联组织“北京巧娘”精心制作的作品,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让冬奥村的居住环境洋溢着文化氛围。

作为“双奥之城”,北京既有古都风韵的厚重积淀,更有与时俱进的科技魅力。设立在北京冬奥村广场区的“10秒”中医药体验馆,借助8K、5G等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体验,既充满中国风,又颇具科技感。不论是随着屏幕移动直观感受人体经络走向,还是打卡“五禽戏”,“中医+科技”的融合全方位展示了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近百幅中国传统书法、国画作品在北京冬奥村广场区展出。这些作品以奥林匹克文化、奥运城市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从海内外约200位华人艺术家中征集而来,成为冬奥村里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从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到贴在窗户和电梯上的喜庆装饰,再到公寓里的剪纸,时尚的冰雪运动与新春民俗、传统文化交织出别样风情。

简约办赛落到实处

北京冬奥村里,一排红砖建筑引人注目。这是运动员入住冬奥村的第一站,承担各代表团注册、安检等功能。据北京冬奥村运行团队对外联络副主任张冠男介绍,这片区域由原先的老厂房翻新改造而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基础设施之一。

冬奥村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场所和重要遗产,追求可持续发展是冬奥村建设的一个亮点。北京冬奥村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让可持续体现在冬奥村建设、管理、运行的全过程。据介绍,北京冬奥村运行区都是由老旧厂房改造而成,而新建成的居住区公寓楼为了满足赛后甚至几十年后住户对空间布局的多样化需求,整体采用了钢架结构进行搭建,房间中央不设承重墙,便于户型改造。

为了尽可能减少浪费,北京冬奥村内的许多家具、陈设等都采用了租赁的形式,将简约办赛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北京冬奥村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建设规划过程中尽可能地开发可循环利用价值,“让过去的建筑在当下焕发新的生机,让当下新建的建筑在未来依然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未来,北京冬奥村居住区将成为人才公寓,广场区将成为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商业广场,这些对赛后利用问题的提前规划,可实现场地价值的最大化利用,丰富北京“双奥之城”的文化内涵,为“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会写下生动注脚。

关键词: 给运动员一个温馨舒适的家(走向冬奥)

热点
图片 图片